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皇甫束玉先生日记的育人功能

作者:白丽萍   时间:2023-07-07   点击数:

2012520日,皇甫束玉文化教育艺术馆落户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开馆仪式上,张润喜院长对该馆给予高度评价:“她是文化的殿堂、教育资源、艺术宝库,更是道德明镜、精神财富、人生动力。她启迪我们追求如玉人生,激励我们弘扬太行精神、晋中精神、民族精神”,并将“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学习、研究四篇文章,在建设地方性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在践行‘爱满天下’校训的办学实践中,在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中,让这笔宝贵的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出它巨大的价值与作用。”为此,研究皇甫束玉是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每一位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皇甫束玉先生是从晋中走出去的老一代教育活动家、教材出版家、诗人、民间文艺家和戏剧家。他在近八十年的创造性工作历程中,组织编写、审订、出版的各种教材达780多种,完成了诗歌一千余首、民歌数十首,剧本十多个。离休后,参与编写审定《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副主编)、《中共左权县简史》、《左权县志》、《左权县文化志》、《左权县民间歌曲选集》等20余部书籍。自著出版《束玉吟草》、《凌晨集》、《束玉日记》、《束玉文存》、《束玉信札》等诗文集。在皇甫束玉先生的文学创作中,日记以最真实的记录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皇甫束玉先生的日记,以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自我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实地记录了八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史转型期的记录与见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审美价值,并因其视角独特,不可多得而弥足珍贵。所以,研究皇甫束玉先生的日记,是研究皇甫束玉高尚人格的一把钥匙,是研究中国革命历程特别是教育发展史的原始资料。是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皇甫束玉先生从13岁开始写日记,一生坚持了80多年。他早年的日记,由于战争和历史的原因,大多已经遗失。战争时期仅存的两本日记为《1947年冀鲁豫区土改考察日记》、《1947年太行区生产检查日记》,这两本日记是皇甫束玉先生的爱人李淑贞冒险收藏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皇甫束玉先生任国家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处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他把全部精力放在新中国教育事业上,这一时期的日记,由于“文化大革命”一场浩劫,有幸保存下来的只有《1955年陪朝鲜教育考察团南访日记》和《1958年下放山西稷山劳动锻炼日记》。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日记给皇甫束玉先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一度时期他中断了日记写作。1977年邓小平复出亲自抓教育,他从安徽回京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筹备工作,主抓高校教材建设,他再次把所有智慧和精力放在了教材出版事业上。1983年离休后,他用大多的时间专心撰写日记,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年一大本,每月上万字。仅1983年到2000年的《离休日记》就达200多万字。200611月,已是88岁高龄的皇甫束玉先生,在第三届日记与日记文学论坛上获得了“全国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

皇甫束玉先生最珍贵的、最具代表性的日记都收录在他本人的《束玉日记》中,还有部分日记散见于他每年的《杂咏》中。他的每篇日记都让读者如沐春风,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一、教人求真

皇甫老的日记,从战争时期、解放初期、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跨越了52年的时间,虽然时间跨度大,但贯穿在他全部日记中的一条思想主线是务实求真。如,“大跃进”是时代的产物,大跃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浮夸风”,尽管当时大家把“浮夸”作为工作的法宝,但皇甫束玉先生依然保持了务实求真。他在《1958年下放山西稷山劳动锻炼日记》中写道:“他们现在做的是粉刷墙壁,美化村庄,如果不再进一步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就会流于形式主义”。还有他对“吃苦耐劳”的认识,“吃苦耐劳不是抽象的,具体就是嘴吃苦,身受劳”。他把吃苦当作人生蜕变的具体实践,在苦中寻乐,在劳中求真,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态度。

日记是一种面向自己的写作,它是一种最纯粹、最隐秘的私人著作,是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用“言为心声”来描述日记的文体特征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日记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袒露。皇甫束玉先生的日记可以说篇篇见情,句句见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段存章先生,在《束玉日记》的序言中写道:“一篇日记也是一首诗。读他的日记和诗,你会感觉她不是在写,而是在交心、在呐喊、在高歌。他心之洁好,情之真切。多情之人朋友多,同学情、师生情、亲友情、同志情、战友情、夫妻情、子女情、山河情、故乡情、情情连心,所以说,他的日记也可称心记,情记”。皇甫老的日记如同春风化雨,点滴入怀,对所有的读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二、教人求善

与人为善是皇甫老最真实最朴素的人生信条。他的一生虽然历尽坎坷,但他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比如,老先生的《离休日记》,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地再现了一位离休老人的所为、所学、所养、所乐。在这段时间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等著作的编撰上,是真正的“有钱难买老来忙”,他读书评报、访亲待友、写诗作画……,即使是疾病缠身,也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家乡的改革发展,积极致力于文化传播,他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有求必应”,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广结善缘,达到了“无我”的道德境界。

三、教人求美

皇甫束玉先生早期的日记,每一篇读来都有着浓浓的散文意蕴,在这些灵动的文字中,无不透视出他深邃的思想、饱满的感情和审美观点。即使是解放前的工作日记,也写得极有文采和美感,如他1947年的《太行区生产检查日记》中描写太行山春色:“正在春暖花开的时候,仁庄村就融和在这自然的良辰美景里了。沿着这一道沟走进来,一路都是红的桃花绿的柳,有的红桃绿柳的中间,衬着满枝压着白雪似的的几树梨花,地上长着青青的韭菜,老太婆拿着铁锹在整理畦子,白花花的头发和一篇梨树的白花混在一起。井里打出来的水,浮着散落着的白花流进菜园里去……”这隽永而质朴的文字,不仅写出了太行山春天明丽的色彩,而且表现了当时29岁的皇甫束玉先生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和对生活的一片赤诚。

皇甫老先生的日记,跨越了两个世纪,走过了80多年的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历史的蕴蓄与沉淀,折射出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与理念。从艺术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生命的流动与再现,闪耀着写作者灵魂的崇高、圣洁和臻美。

四、教人大爱

皇甫老先生的大爱,表现在他爱妻子、爱家人、爱生活、爱家乡、爱自己的事业、爱教育、爱祖国的下一代……他的“大爱”思想,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日记的一言一行中一览无余,正是有这样一种大爱,老先生的一生才过得极其充实而富有意义。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的道德与诚信不断滑坡,皇甫老先生“大爱”思想,无疑是一剂救渎灵魂的灵丹妙药。


皇甫束玉先生的一生就是一本开启智慧、激励人生的教科书。无论是他先进的思想,还是他精致的人格,对今日的晚辈后学起着生动的教育作用。雷震一曾说:“他炽热的胸膛经常满装年轻人的火苗,思想前瞻,自信不减。他忘记了自己的年龄,90多岁还是一切依然:依然天天写日记,依然天天锻炼身体,依然天天读书学习,依然天天作诗绘画,依然上老年大学,依然参加社会活动,依然来信必复,依然年年出《杂咏》,依然……”这无法言尽的“依然”,正是皇甫先生启发世人的行为典范。


Copyright:2010-2018 AG体育·(中国)官方网站_app下载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广安街189号

邮编:030600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晋)ICP备18008274号-2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