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专业设置
位置: 本站首页 > 专业建设 > 专业设置 > 正文

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作者:   时间:2019-06-04   点击数:

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索


中文系 2009-5-23

大专化建设中班级自治管理模式研究”课题论文

白 艾 仙

“教书育人”,学校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能力,提升素质,完善人格,最终将学生打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最起码是有益于社会的文明的人、大写的人。而在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习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时它对一个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因素。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又说:“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课题。也是我们学校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这几年高校扩大招生,我们学校也不例外,这让更多的人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表现在成绩较低、纪律观念淡薄、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具体讲,如有的学生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乱扔东西,不知爱护环境等。这些现象表明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低,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初中乃至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个欢蹦乱跳的身影,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孔,让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天资不聪,智力有问题,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当过“好学生”,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不聪明,而是因为没养成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现在,这些不良习惯自然被带进大学,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这就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使我们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好在他们仍处于习惯养成阶段,一些不良习惯也可以改正,我们要肩负起这一责任,让所有走进大学校门的同学,在学校这块沃土上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精神,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有能力、有素质、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加强思想教育,指导良好习惯的形成。

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立德修身,懂得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自己,自我指导,形成良好习惯。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他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这样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的指导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而要自我指导,就得有一个健康的思想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要靠思想教育来完成。思想教育又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学校教育的时时处处,课堂、班会、活动、讲座,宿舍、餐厅、图书馆、阅览室,教师、领导、班主任、管理人员。

(二)通过制度、监督、意志努力,强制躬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要靠动力定型。人们通常把习惯的形成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第二层次是意志努力阶段,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前两个阶段要依靠外力的强制督促,自己的意志努力,受教育者不断重复、躬行实践,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效果。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以常见的事例说明这个道理,“要有观察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在这些形成习惯的“躬行”过程中,一开始坚持不下来,不能持之以恒,就需要制度的约束,同学师长的监督,自己意志力的控制。

(三)习惯成自然,内化为能力、素质。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学校教育就是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地,让学生形成种种类似本能的、不需要监督、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行为习惯。

(四)要克服坏习惯的养成。

如果“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坏习惯。坏习惯与其它种种习惯冲突,影响其他好习惯的形成。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就会一事无成。妨害他人的习惯也是坏习惯,而且是一个人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比如吃了香蕉,把皮随手一扔,有人踩在上面,滑了一跤,或者没踩,既不雅观,又会变质,传播病菌,影响他人。又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废物等。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我们的教育还要肩负起纠正学生坏习惯的重任。

棕上所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教改,每每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人受益一生。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了良好的习惯,不成“才”也成“人”。

Copyright:2010-2018 AG体育·(中国)官方网站_app下载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广安街189号

邮编:030600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晋)ICP备18008274号-2

手机版